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方法种类繁多,各有优劣,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医生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自然病程和检查目的以选取合适的评估方法。菲糖新动携手胰岛β细胞学组众多专家推出“胰岛β细胞专题月”,今天我们与大家分享的是第二个专题“β细胞评估方法与指标”相关内容,为大家简要介绍临床中常用评估的方法与指标。
临床常用的胰岛功能评估方法及指标
1利用空腹检查的指标:HOMA-β1,2
HOMA-β(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β)功能指数的评估方法简单易行,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其计算公式为HOMA-β=20 × FINS/(FBG-3.5),式中FINS代表空腹胰岛素,单位为μU/mL,FBG代表空腹血糖,单位为mmol/L。此外,HOMA-β 还出现了2.0版本:HOMA2-β。
2钳夹试验:高葡萄糖钳夹技术
高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持续输注外源性葡萄糖,将血糖控制在高糖目标值,观察β细胞对葡萄糖的反应,从而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在持续的高糖刺激下,胰岛素的分泌呈现双相峰。然而,高糖钳夹试验目前仅应用于空腹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人群。
3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
IVGTT主要测定静脉25g葡萄糖负荷后10min内胰岛素分泌的总量,即急性胰岛素释放量(AIR)。方法是静脉注射25g葡萄糖,测定0、3、4、5、8、10 min 的血浆胰岛素。该方法被认为是非进食情况下对机体胰岛素分泌最大强度的脉冲刺激反应,是公认的较好的β细胞功能指数,在文献中已得到大量引用,可预测发生糖尿病的风险。然而,在糖负荷2h血糖水平高于10mmol/L的患者中,AIR已消失,故难以评估中晚期糖尿病人群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此外,IVGTT试验需频繁取血,可采用微小模型计算法(Bergman’s minimal model),以计算机模型计算注射葡萄糖后的即时胰岛素分泌量与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量。
4Botnia 钳夹术
Botnia 钳夹术是先通过IVGTT测定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First-phase insulin response,FPIR)来评估β细胞功能,随后再通过正糖钳夹术来测定胰岛素敏感性的联合方法。该钳夹过程持续180 min, 分为第一阶段IVGTT(0-60 min) 和第二阶段正糖钳夹术(60-180 min) 。其计算方法为计算钳夹过程稳态期(钳夹150-180 min)的葡萄糖利用率(M值)。周围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以胰岛素介导的M值表示,它等于钳夹稳态期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Rd)。
β细胞功能以处置指数(Disposition index,DI)来表示。在钳夹试验中,胰岛素敏感性与胰岛素分泌功能呈双曲线关系,二者相乘得到处置指数DI,即用Rd校正的胰岛素分泌水平,DI=FPIR×Rd。FPIR以2、4、6 min的血清胰岛素水平之和来计算。
胰岛素敏感性与胰岛素分泌的相关性
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胰岛素生成指数(the insulinogenic index,IGI),即糖负荷后胰岛素(或C肽)增值与血糖增值的比值ΔI/ΔG(通常为ΔI30/ΔG30或ΔC30/ΔG30),可作为AIR的替代指标,用于评价早期胰岛功能受损情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外研究中。相关文献报道3,糖负荷15 min后的胰岛素或C肽增值与血糖增值之比(ΔI15/ΔG15或ΔC15/ΔG15)和高葡萄糖钳夹试验的相关性优于糖负荷30 min的比值。因此,ΔI15/ΔG15或ΔC15/ΔG15可作为评价早期胰岛功能受损的较好的指标。
此外,糖负荷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血糖曲线下面积的比值(AUCins/AUCglu),包括AUCins30/AUCglu30,AUCins120/AUCglu120等,也可作为评估β细胞功能的指标。李光伟等还提出了修正的胰岛功能指标MBCI4,5,6,其计算公式为MBCI =(FINS ×FBG)/(PG2h+ PG1h – 2FBG),其中,FINS代表空腹胰岛素,FBG代表空腹血糖,PG代表餐后血糖。
6其他
胰高糖素刺激试验(GST):静脉注射1 mg胰高糖素,测定0和6 min C肽或胰岛素水平。该试验常用于1型糖尿病的β细胞功能评估。
精氨酸刺激试验(AST):静脉给予最大刺激量的精氨酸(5 g),测定0、2、3、4及5 min时的血浆胰岛素,通过2-5 min胰岛素均值与空腹胰岛素的差值反映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
混合食物耐量试验(MMTT):MMTT与OGTT的分析方法类似,受试者摄取标准化食物,但采血时间相对于OGTT更长,可以一天三顿连续观察。
不同评估方法适用范围的建议
作者:付麒、蒋和敏、杨涛
1. www.OCDEM.ox.ac.uk
2. Radziuk 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0,85(12):4426-4433
3. Seltzer HS, Allen EW, Herron AL Jr, et al. J Clin Invest. 1967,46(3):323-335.
4. YALOW RS, BERSON SA. Nature. 1959,184 (Suppl 21):1648-1649.
5. YALOW RS, BERSON SA. J Clin Invest. 1960,39:1157-1175.
6. 李光伟, 杨文英, 姜亚云. 以(FINS×FPG)/(PG2h+PG1h-2FPG)评估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可行性探讨. 中华内科杂志, 2000, 39(4):234-238.
SACN.DIA.17.07.4856b 有效期至2019年2月